认真对话,甘于奉献
——太阳集团官网教育科学学院李慧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教育科学学院的李慧燕,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自1999年至现在,已在我集团工作25年。这些年来,我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不忘从业之初心,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努力通过自己的“言”与“行”影响和激励学生,与学生们同进步,共发展。
一、以生为本,关注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中“以生为本,注重对话”。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发展有“根”。我在教学中注重对话、注重教学内容、社会实践与学生发展需要的融合。在《教育评价学》和《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起点来设计课程和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目标。《教育评价学》课程注重以“任务”为驱动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求”或“发展需求”,在具体案例及任务分析的对话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专业能力。《教育学原理》教学中以角色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内容的价值与意义,根据学生课堂和作业表现安排“话题讨论”,使学生在充分参与和对话中实现发展。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融合学生专业、角色需要设计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一是课内与课外融合,开展观影、读书、思考、实践等课外活动和课内分享,实现知识的整合;二是与专业的融合,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学科专业优秀教师为案例,帮助学生思考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学科和专业上的融合。比如,给数计学院的学生推荐孙维刚、邱学华等数学名师,推荐魏书生、李镇西等优秀班主任,让学生们能看到榜样,看到方向。三是对话实践,向学生们介绍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现状与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和明确角色发展的需要及本课程能给予的帮助。要让他们体会到“教育不是他们专业之外的学科或知识”,让学生体会教育价值以至热爱教育是我们师范教育的目的。
二、认真履职,勇于承担,踏实做好平凡工作
每一位老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过程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所能够言说的内容。近年来,我担任教育系主任兼学院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任务多且杂,同时又面临着师范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3年,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认证;2024年,心理学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专业认证。后期又面临着教育技术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认证。认证工作是系统工作,档案材料包括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涉及到所有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各种因素和活动之间的联系需要理清并组织。在这些重要任务之前,我承担起了这些任务和责任。任务有点多,责任有点大,但在专业发展的大事上,再难也得承担。
平凡琐碎的工作需要“认真”。在专业建设方面,我带领老师们认真地研读高等院校专业质量标准和师范专业认证文件,完善和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带领老师们做学生调研交流,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和需求。第一,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真诚地倾听他们对专业培养过程的建议,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培养方案;第二,与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对未来教师的需求,从未来教师素养上做好培养目标的方向和定位;第三,与特殊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鼓励他们努力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也从特殊学生的问题中反观培养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内容;第四,了解不同班级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情综合分析,解答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疑惑。
认真履职是教育理想的现实路径。用平凡工作中的“认真”,用自己的耐心、专心和改进工作的行动来践行师德。
三、关注问题,用心研究,用实践体现师德
做好老师,探讨真问题,把科研的意识和理念运用到实践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来。近年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给予了我很多启发。近五年来,科研成果如下:一是我参与了两项省级课题,主持一项省级课题:1.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2017),2.山西省教学改革课题“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2020);3.山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山西省教师评价改革研究”(主持,2022)。二是积极服务社会,参与两项研究报告,在研一项:1.《山西省中长期人口与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研究研究报告》(2020);2.《2020年山西教育扶贫蓝皮书年度报告》(2021);3.《山西省教育行业职工收入研究》(在研,2022)。三是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出版著作一部:《小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四是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问题导学-互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参与,2018)。教育是教师一生的主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不仅努力发展自己,也积极指导学生思考教育问题和开展教育研究。
近两年来,学生就业形势使我开始关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关注教师成长,是我在教育科研上的持续追求。
作为一名身兼数职的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始终要用“认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为学生作出表率,不负师德之要求。